聯系我們 | 治理入口
【第十屆“交流月”新聞】馬克思主義學院順利開展研究生“第十屆”學術交流月系列講座
宣布于:2025-06-26 15:09:35   |   作者:[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浏览次数:113

6月12日,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爲宜賓園區開設的第十屆“研究生學術交流月”講座在宜賓園區圖書館報告廳順利舉行,講座主題爲“相對論時空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時空觀新論”。本次講座主講人爲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文興吾老師。                          

首先,文興吾老師梳理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于物質、運動、時間、空間的基本論述及其邏輯架構。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相對論及其哲學問題,並論述了馬克思主義時空觀與相對論時空觀的關系。

隨後,文老師結合自身的研究經曆,分享了其學術觀點的形成與論證過程,以及與差异學術觀點碰撞的寶貴經曆。他不僅展現了嚴謹求實的科學探索精神,並以此勉勵在場學子:一名優秀的科研事情者必須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批判性的思辨能力以及勇于探索和堅持真理的素養。

講座尾聲,文興吾老師殷切寄語青年學子,期望各人胸懷祖國,腳踏實地,努力成長爲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現場聆聽講座的同學們反響熱烈,他們紛紛体现深刻感受到了科學精神的魅力與科研事情的責任擔當,在此次講座中收獲頗豐。

文11                     文21



6月12日,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清水河校區舉辦了第十屆“研究生學術交流月”系列講座之《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社會科學要领論的跨文化研究》。主講老師爲現任四川大學哲學系講席講授,國家馬工程重點教材《邏輯學》首席專家任曉明教授,講座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龍小平副教授主持。本次講座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視角,考察東西方文化語境中社會科學要领論的辯證關系。講座以“如何實現人工智能的價值對齊”引入話題,對價值觀進行跨文化研究。講座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其一,將文化差異作爲價值對齊的焦点變量,打破單一技術視角的研究。主講人通過“道德機器實驗”等案例揭示了東西方價值觀的沖突,強調了動態學習與跨文化協作的须要性。其二,對比了東西方的認知傳統。任曉明教授以經濟學“理性人假設”爲切入點,結合韋伯“理想類型”與費孝通“差序花样”,揭示了工具理性在文化語境中的異化風險。其三,將理論結合實踐,探討了部门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東亞生育困境、數字殖民主義等現實問題,同時任教授將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融入AI倫理討論,既批判文化本質主義,又強調了價值基本的重要性。

任1
   本場講座內容豐富、觀點明確。整場講座同學們積極參與討論,氣氛熱烈,使得同學們收獲良多,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