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專業要求:质料學、物理化學、流體力學或機械電子學,從事新型化學儲能電池技術或相關质料研究,待遇按北京市和中科院相關規定標准。博士後階段事情成績優秀者出站後有留所事情機會。
碩士畢業生專業要求: 機械或流體力學相關專業偏向(應往屆均可)。
本科實習生:北京地區高校质料、機械、物理、化學等專業學生,課余時間課參與實驗研究,歡迎本科生來我所做畢業設計,可以長期跟進一個課題,課題組將另行給予生活補助(較優厚的待遇)。
有意者請發送簡曆至chuneng2013@126.com(我們會最快時間回複)。本科生可以致電咨詢鞏宇15210602879
單位名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單位代碼:40001241-4
地 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北二條六號
郵政信箱:北京2703信箱
郵 編:100190
電子郵箱:chuneng2013@126.com
單位介紹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以下簡稱電工所)于1958年在北京開始籌建,迄今已有50余年的曆史,是我國目前脆]碌缙蒲а芯康奈ㄒ還⒀芯炕埂
創建50多年來,電工所一直承擔著國家能源與電氣領域的戰略高技術發展及電氣科學前沿研究的任務,在電力系統穩定性、電力系統自動化、大型電機、高電壓技術、電工測量儀器、電弧風洞技術、大型電感儲能技術、電火箭技術、微特電機、特種電源、電加工與離奏]庸ぁ⒓撲慊τ謾⑹鼗病⒊即盤逑低場⒋帕魈宸⒌绲確矯嫒〉昧絲蒲諧曬500余項,其中100余項已在多個領域获得了推廣應用,先後獲得國家和中國科學院及其他部級獎勵100余項。
近10年以來,我所進一步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學科前沿,不斷加強新能源、智能電網及電力節能方面的高技術研究開發结构,不斷加強電氣科學與质料、信息、生物和納米科技等方面的前沿交织科學研究,已經成爲國內新能源利用、智能電網、電機與電力電子及電氣驅動、應用超導技術及電氣科學前沿交织等領域的焦点與骨幹研究機構,在國際同行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在大型電機蒸發冷卻技術、太陽能和風能發電並網技術、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微型電網及儲能、電動汽車及軌道交通的牽引供電與控制技術、脈沖功率技術、電磁推進技術、超導電力技術、超導磁體技術、磁共振成像技術、電奏]毓饧際醯確矯嫒〉昧艘淮笈滌沒募際醭曬谔裟艿绯亍⒊贾柿稀⑸锏绱叛А⑽⒛擅准庸さ確矯嫒〉昧碩喾矯嬷匾幕⌒鑰蒲а芯砍曬
多年來,電工所與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设了廣泛的科技相助和交流。近10年來,乐成主辦(承辦)了電磁場、磁流體發電、電機及系統、可再生能源、電氣驅動、應用超導及低溫工程等領域10余次重大的國際學術會議。
“一三五”發展目標
1、總體定位
定位于電能領域戰略高技術研究和電氣科學技術的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
2、重大突破
突破一:大型太陽能熱發電站關鍵技術與系統集成
研究和攻克大容量高效吸熱器、高可靠性吸熱真空管、高效熱力循環系統等關鍵技術。“十二五”期間,以10MWe太陽能熱發電站標准模塊爲單元,建成30MW級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並建成MW級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掌握大型太陽能熱發電站的焦点專利,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和系統解決方案,建设行業或國家標准,整體達到應用推廣水平。爲太陽能熱發電的産業化和規模推廣奠基紮實的基礎。
突破二:大型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
研究和突破大型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組的超長定子狹小導線通道蒸發冷卻技術、彙流環自循環蒸發冷卻技術、環保高效蒸發冷卻介質等關鍵焦点技術。“十二五”期間,完成三峽右岸地下電站2台840MVA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的安裝、調試運行和並網發電事情;形成1000MVA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組的工程設計准則,掌握關鍵制造技術,建设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的國家標准,實現百萬千瓦巨型水輪發電機在我國西南水利資源富足地區的推廣使用。
突破三:大型電力電子變流系統
研究和突破大型變流系統新型拓撲理論和大型變流系統串/並聯等關鍵焦点技術。“十二五”期間,研制乐成30MVA大型變流系統,實現其在大型抽水蓄能電站中的示範與推廣使用;研制乐成10kV/20MVA大型高壓變流系統,實現其在智能電網領域的示範與推廣使用。獲得國際國內焦点發明專利,建设大型電力電子變流系統的成套技術,形成國家標准,支撐和引領我國大型電力電子變流技術的發展。
3、重點培育偏向
培育偏向一:直流輸配電網技術
直流輸配電網技術是未來電網技術的重要前沿發展偏向,本偏向將重點研究和突破大型直流輸配電網結構和運行模式及相關理論體系與焦点關鍵技術、漫衍式直流電網關鍵技術與理論體系等,爲未來電網的重大變革提供科研支撐,促進國家能源分配方式的重大變革,發揮重要的引領與支撐作用。
培育偏向二:超導與電工新质料及其應用
超導與電工新质料是電能與電氣科學領域創新發展的物質基礎,本偏向擬在高性能實用化高溫超導质料及其應用、新型太陽能電池、新型電工质料制備技術、廢棄能源與電工质料的清潔循環利用、強磁場下制備高性能電工质料新工藝等取得重要的原始創新结果,以促進能源系統效率的提高和環保性能的提升。
培育偏向三:生物電磁技術
生物電磁技術是新型電磁醫療儀器設備的學科基礎,是電氣科學的重要前沿領域。本偏向將重點在極低頻電磁場生物學效應的物理機制、新型電磁成像技術、電磁刺激技術在醫療中的應用等方面取得原始創新突破,爲我國在電磁防護技術及標准的制定、新型醫療儀器和生命科學儀器的研發提供基礎。
培育偏向四:智能電氣設備
智能電氣設備是智能電網的焦点和基礎,本偏向在用于電氣設備的新型高性能微傳感器、微型能源系統、電氣設備失效機理及故障預測預警的理論與要领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促進電氣設備的智能化發展。
培育偏向五:極端電磁環境科學技術
極端電磁環境科學技術是電氣科學領域富有活力的前沿偏向,本偏向擬重點在極端電磁條件的産生、極端電磁條件與物質和生命的相互作用規律與機理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並探索其在能源、環境、普惠制醫療和科學研究等領域的應用,爲節能減排、质料制備、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以及國家宁静等方面提供新理論、新要领和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