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進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革新,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革新,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與人文修養、拓寬國際視野,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2021年6至7月我校開展了第六屆“研究生人文教育與學術交流月”(以下簡稱“交流月”)活動。我院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及本校教師,開設高水平學術課程(A類)2門、人文素質教育課程(B類)2門、高水平專題講座5場。
6月2日,線上A類課程“漫談醫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開課,爲醫學院的學術交流月系列活動拉開了帷幕。課程主要涵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發展簡史與現狀、醫學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通過相關研究案例理解在具體醫學研究問題中,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是如何應用的。課程由學院江華副教授,和受邀的南卡來羅納大學文理學院王奇教授聯合授課。6月9日,王奇教授還到沙河校區二教306教室進行了題爲“數字孿生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的高水平學術講座,王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解極大的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講座中同學對于相關原理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同王奇教授積極討論。講座結束後,老師同學就相關課題研究與王教授進行研討。


創新、創業永遠對充滿激情的研究生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前路中的困難、挑戰是雷區還是機遇,除了滿腔熱情還需要理性的思考、專業的判斷。行業發展分析及技術研究講座爲研究生對行業加深認識和理解,助力行業領軍人才培養有很大裨益。6月16日,學院邀請成都“蓉漂計劃”專家、斯坦福SIMR項目導師魏亮副教授爲研究生做了“研究生在生物醫藥行業創新創業中的機遇與挑戰”的行業分析講座。基于當前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動態,重點分析具有市場潛力、備受資本青睐的創新技術領域。結合講者在美國矽谷感受創新創業的經曆,對研究生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挑戰做經驗分享,獲得了廣泛好評。


6月17日、21日,學院邀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國家特聘教授徐如祥教授、樂衛東教授,分別做了“腦重大疾病的神經調控治療新進展”和“數字醫學在神經系統重大疾病中的應用”的專題線上講座。講座,吸引了近千人次的院內外研究生和老師在線觀看。通過講座,各人了解了解決腦重大疾病救治的新技術——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技術的一些最新進展;對信息科學與醫學結合的前沿交织學科——數字醫學在重大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有了开端了解。


醫學,是與人關聯度最高的學科,醫患溝通與人文素養提升,對于醫務事情者來說,其重要性其實不亞于學科的專業知識,所謂仁心仁術就是這個原理。學院今年開設的線上B類課程“醫學人文教育”(7月3、4日),邀請了來自臨床一線的龐明輝教授等四位專家講授,旨在從醫患溝通基礎、醫患溝通原理、醫患溝通技巧與實施、門診與急診醫患溝通、內、外、婦産及兒科醫患溝通、醫療糾紛與醫患溝通、醫德的基本原則與基本範疇,臨床診治及臨床實習中的倫理要求、醫學倫理學與臨床實踐、醫學人文素養和臨床實踐、醫學史上的大事件與人文啓示等方面,給研究生們答疑解惑,提升素養。


6月22日、29日開始,我院開設的B類課程“傳統養生學與現代康健治理”和A類課程“腫瘤學前沿理論與技術”,吸引了來自院內外共計近400名研究生到課聽講。課程由學校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的劉玉萍教授等四位專家以及來自學院附屬醫院(四川省腫瘤醫院)的王衛東教授講授。


7月8日,學校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黃曉波教授,百忙之中如約來到校園,爲院內外師生,帶來了題爲“醫學和哲學”的精彩講座。黃院長以诙谐的語言、精彩的故事、鮮明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在場聽衆,獲得了陣陣掌聲。至此,第六屆“研究生人文教育與學術交流月”醫學院活動圓滿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