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治理入口
關于開展第九屆“研究生學術交流月”活動的通知
宣布于:2024-03-05 08:08:40   |   作者:[研究生院] 教學治理办公室   |   浏览次数:8845

校內各研究生培養單位:

爲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革新,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革新,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與人文修養、拓寬國際視野,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學校將于20246月(校曆第16周次起至暑假)開展第九屆“研究生學術交流月”(以下簡稱“交流月”)活動。請各學院在充实總結曆屆“交流月”活動的基礎上,結合本通知要求,積極籌劃第九屆“交流月”活動。

一、基本原則

“交流月”活動內容,應充实體現學校研究生教育“三結合”培養全覆蓋的教育理念,即國內與國外培養相結合,拓寬研究生國際視野;校內與校外培養相結合,增強研究生職業勝任能力;科學與人文培養相結合,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具體包罗:

(一) 促进交流,拓展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以講座、課程教學、教學研討等形式爲依托,促進我校師生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專家學者的深入交流,提升師生國際學術交流和實踐創新能力。

(二) 全面生长,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

以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爲出發點,致力于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知識結構優化和綜合素質提升,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爲研究生的全面發展奠基基礎。

(三) 科学定位,突出学科交织

鼓勵在開設的講座、課程、教學研討、創新項目等活動中突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各學科之間的交织、融合和滲透,拓展學生的學科思維。

二、活動內容

第九屆“研究生學術交流月”活動主要包罗三大部门:

(一) 高水平專題講座

該類講座本著“大師領銜、名家荟萃”的思想,主要邀請海內外高校(含我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大師、名家、“國字號”人才舉辦專題講座。講座分爲三類:學術前沿講座、人文素質講座、行業發展分析及技術研究講座。每場講座不少于90分鍾。鼓勵學院組織國際會議、專題研討。

1.學術前沿專題講座

學術前沿講座主要應包罗學科或相關學科領域的前沿知識,最新的研究動態等,由各學院具體負責聘請專家,根據本學院招收的研究生學科/專業領域需要,負責協調落實相應的學術前沿講座及場次。

2.人文素質講座

人文素質講座主要應包罗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內容,如時政熱點、經濟分析、財務治理、曆史文化、國際關系、身心康健教育、演講與口才、談判技巧、英文論文撰寫與投稿等,由經濟與治理學院、公共治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爲主,負責聘請國內外名家學者,研究生院協助統籌部署講座內容。可依托學校大學生素質文化教育基地邀請校外知名專家。人文素質講座也包罗學校組織或邀請的專場節目或演出。

3.行業發展分析及技術研究講座

由學院負責邀請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知名治理、技術專家就行業發展情況、行業技術發展的趨勢、研究熱點等進行深入分析,以提高研究生對行業的認識和理解,助力行業領軍人才培養。可依托校院兩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邀請相助單位相關知名專家。

(二) 高水平課程

本著“短而精”原則,分爲學術類課程和人文教育類課程,其中學術類課程包罗高水平學術課程、企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人文素質類課程主要指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課程不少于16學時,0.5學分,上課時間原則上不少于4天。研究生須至少選修2門,不超過3門。學院應注意優秀課程的傳承,加強建設品牌交流月課程。

1.      学术类课程

1)        高水平学术课程

該類課程突出“促進交流,拓寬視野”的原則,以課堂學習和課下討論爲依托,促進師生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專家的深入交流,提升師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和科學精神,幫助學生緊跟科技前沿,掌握先進的科研要领。

2)        企业课程与創新創業课程

以實踐創新,提高研究生的職業勝任力爲出發點,由各學院負責策劃,遴選校外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的高水平專家,或知名企業家、創業乐成者、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開設。可依托校院兩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邀請相助單位相關知名專家。

2.      人文教育类课程

該類別下開設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主要是以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爲出發點,致力于提升研究生知識結構優化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內容可包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經濟分析、國際關系、康健教育、心理衛生、人文藝術、金融治理、專利與知識産權、協調與溝通、跨文化交流等。

學院負責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來校開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同時,鼓勵我校理工科學院的教師開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在開設課程中突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各學科專業之間的交织、融合和滲透,拓展學生的學科思維。可依托學校大學生素質文化教育基地邀請校外知名專家。

研究生院在所有課程中遴選一定數量的優質課程,作爲骨幹課程長期保留並予以獎勵。同時,以課程爲依托,在校內開展教學、科研等交流研討活動,包罗:

1)      学术沙龙

學術沙龍接纳自由交流的形式,在課下搭建專家和我校師生間的交流平台,以學術、教學、創新實踐等爲主題,開展至少1次主題交流,形式爲主題報告(不少于45分鍾)+交流討論,以擴大青年教師的教學視野,增進師生對國內外教學理念、模式與要领或相關領域研究現狀的了解。開設高水平學術課程的專家須在課程之外開展至少1次的學術沙龍,由邀請學院負責部署,並計入課程學時。

2)      课程观摩

學院組織課程相關專業的青年教師進行觀摩,結合教學要领、針對教學特點和技巧等進行交流和探討。

(三)  “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

“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包罗全國性研究生暑期學校、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等內容。同時,爲了更好引導和支持研究生積極進行科技創新與實踐,研究生院通過搭建研究生科技創新競賽平台,以統籌開展各項研究生科技競賽爲切入點,持續推進研究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同時鼓勵各學院積極開展本學科特色的學科競賽,納入研究生科技創新平台進行統一治理和支持,在校內營造良好的學術科技氛圍。

三、事情部署

爲確保我校第九屆“交流月”順利進行,請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在學院主管領導的帶領下,自接到本通知起積極籌劃。

(一)  活動主題

根據學校研究生教育2024年重點事情,本屆交流月重點支持“課程思政+”、“卓越工程師培養”、“科教融彙”、“前沿與交织”四個主題

此外,學院可結合學科特色與人才培養優勢,創建學院自主活動品牌,根據科學、産業發展前沿和趨勢、時政熱點等確定本屆交流月的活動內容,持續打造形成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交流月活動品牌。

各學院需加強活動規劃,根據學院選課學生體量制定開課計劃(不低于120%),根據活動主題和品牌活動設置課程、講座內容,邀請專家。

(二)專家邀請和接待事宜

1.鼓勵學院多途徑邀請國內外專家在“交流月”期間來校開設講座和課程。可加強對我校“國字號”人才的邀請,充实發揮其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2.學院負責聯系專家。學院根據“交流月”的相關情況提前向專家發出邀請函,邀請專家在“交流月”期間來校訪學或授課。相關經費標准見附件1

3.所有專家來校均須嚴格遵守國家和學校相關政策要求,其中,境外專家來校涉及的備案、外事接待等事情,參見學校有關外事接待的相關規定,其他專家來校涉及事項按本通知中相關規定執行。

4.可根據需要爲校外專家配一名負責人,負責專家的邀請、接洽、現場翻譯等事情。非校內專家開設的課程,原則上由專家邀請人作爲課程負責人,可根據需要部署一名青年教師助教負責專家的接送機、生活等日常事情,全程跟聽課程,協助專家教學(含部门教學內容課堂翻譯)、研討、考核、成績治理等事情。無青年助教的課程可根據需要部署一名高年級研究生助教,負責課前准備、課程秩序和紀律維持記錄等事情。

(三)宣傳事情

1.請學院積極開展“交流月”前期宣傳動員事情,舉辦的活動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做好選課學生和青年教師學習的組織事情,以保證教學活動順利實施。

2.   所有講座須提前至少一周將報告信息宣布在研究生院網站“學術交流”板塊,標題花样爲:學院名稱+第九屆“研究生學術交流月”系列講座+編號,如信通學院第九屆“研究生學術交流月”講座1。還須在學院網站首頁宣布,並及時通過學院學生群等進行通知。所有講座均須制作易拉寶海報等宣傳資料,須在易拉寶海報等頂端按如下舉例花样注明:

第九屆“研究生學術交流月”系列講座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講座1

並在學院和講座舉辦場地展示。

3.   所有舉辦講座和講授課程的教師均發放由研究生院制作的統一花样的榮譽證書(見附件2),學院根據模板編輯內容印制。

4.   學院應密切關注“交流月”活動開展情況,遇到問題須及時向研究生院反映,以便妥善處理。同時,收集學院師生對“交流月”活動的意見及建議,並向研究生院彙報。

5.   所有“交流月”活動均需生存適當的照片、視頻等影像資料,以便後期宣傳和總結。學院遴選具有代表性的講座和課程,在學院、研究生院、學校網站等進行新聞宣傳。各學院應在研究生院網站就本學院組織的“交流月”事情進行一次以上新聞報道。研究生院遴選優秀講座和課程在學校網站積極宣傳。校院通力相助,營造崇尚學術和人文的“交流月”氛圍。

(四)活動治理

所有的講座須盡快確定具體部署,講座負責人須全程跟聽,人文社科類講座須凭据《電子科技大學形勢報告會和哲學社會科學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治理辦法》(附件3)進行審核備案。

所有的課程須提前向研究生院提供課程教學大綱、具體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以備核查和督導;課程須加強教學過程和考核治理,嚴厲杜絕放任不管、無嚴格考核等情況;開課學院需對課程使用參考教材進行嚴格審查;嚴格要求青年教師助教、研究生助教全程跟聽課程,協助專家做好課堂教學、考核等事情,研究生助教的申請參照研究生治理處的相關規定。

(五)活動總結

學院應加強“交流月”活動經驗總結,並在“交流月”結束後提交總結報告。學校將開展交流月精品活動、精品課程、精品案例評選,其中:

1.“交流月精品活動”評選不超過10個;

2.“交流月精品課程”評選不超過15門,每個學院限申報2門;

3.“課程思政精品案例”評選不超過10個,每個學院限申報1個。

課程數量較多的,可適當增加申報數量。

(六)督導事情

1.   由學院主管研究生教學的領導牽頭,組織學院研究生教學質量小組等教師隊伍和教學治理人員隊伍對“交流月”活動進督導,加強教學秩序規範和教學質量監督。

2.   鼓勵學院所有教師聽取高水平專題講座、參加學術沙龍,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課程觀摩(尤其是課程思政相關課程),加強與國內外專家的溝通和交流。

3.   質量小組須對本學院負責開設的所有課程進行督導,並選擇“交流月”期間的一到兩門課程進行重點跟聽,尤其是校外名師的課程,加強學習和交流,組織會議對其教學進行研討,取長補短,提高學院課程教學質量。在學期末提交學院研究生教學質量小組學期事情總結時,提交詳細的“交流月”督導情況。

4.   研究生院將指派督導專家和專人進行督導,對未嚴格履職的負責人、助教等教學相關人員、違反教學紀律的選課研究生嚴肅處理。

(七)质料提交

1. 2024322日前,提交學院“交流月”活動策劃方案(附件4),電子檔以郵件形式提交至研究生院教學治理辦公室,交流月活動結束後提交總結報告。

2. 2024330日前在研究生治理信息系統中提交“交流月”講座和課程申請(在系統中上傳申請表蓋章掃描版)。

1)      第九届“研究生學術交流月”讲座申请表(见附件5

2)      第九届“研究生學術交流月”课程申请表(见附件6

3)      外籍专家课程或讲座需在网上服务大厅-國(境)外人員來訪備案後,截圖與申請表一並上傳

4)      形势陈诉会和哲学社会科学陈诉会、研讨会、讲座、论坛需在校宣传部官网存案审核,通事后截图与申请表一并上传

3. 2024419日前將第九屆“交流月”課程教學大綱(電子版)以郵件形式提交至研究生院教學治理辦公室。

四、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聯系人:胡添勇                    電話:61835583              郵箱:gr_teaching@designgu.com

附件:

1.        第九届“研究生學術交流月”资助经费尺度

2.        “交流月”荣誉证书模板

3.        電子科技大學形势陈诉会和哲学社会科学陈诉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治理措施

4.        第九届“研究生學術交流月”运动方案

5.        第九届“研究生學術交流月”讲座申请表

6.        第九届“研究生學術交流月”课程申请表

下載: 附件1-6


研究生院

202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