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博風采】數學科學學院張瑞梅
【編者按】“一流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學和高等教育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特別是博士生教育集中體現了大學實力水平。博士生作爲國家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占科技戰略制高點的戰略資源。”爲展現新時代博士生風采,發揮榜樣示範作用,研究生院將對學校優秀博士生進行專訪,宣傳其優秀事迹,以期激勵全校研究生同學潛心研究,努力奮進,爭做求實求真、大氣大爲的成電優秀學子,爲學校“雙一流”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本期專訪人物——數學科學學院張瑞梅。
張瑞梅,女,數學科學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電子科技大學優秀研究生黨員典型,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師從鍾守銘教授。
2014年秋,張瑞梅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心儀已久的電子科技大學,成爲了一名成電研究生。在研一時候,她有點迷茫,對如何搞科研,未來是否讀博不清楚。正是這個時候,導師鍾守銘教授鼓勵她讀博,经常分享師兄師姐們留學外洋取得科研佳績的故事激勵她。在導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她的花样被放大,決定讀博。研二乐成申請上了碩博連讀,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開始了科研的征程。她積極參加導師組織的科研討論班,認真學習每周要講解的論文,不懂的問題全都記下來,一有機會就向導師請教。每天跟打了雞血一樣,早上總是最早到教研室事情。但科研沒有坦途,有汗水也有淚水。她還記得完成第一篇論文過程中屢屢遇阻的辛酸,流下的無助眼淚;還記得科研前三年無结果發表,被一次次拒稿的痛苦;還記得第一篇被修改的論文,前後經曆了四次修改,匿名送審換了十個審稿人,經曆兩年終被接收的折騰;還記得教研室桌上那一摞摞翻爛的頂級期刊的論文……雖然她屢戰屢敗,但她從不放棄,不斷從失敗中學習罗致經驗,在導師的耐心幫助下,無論論文寫作還是科研要领,逐漸走向成熟。一次次的挫折不僅沒有擊敗她,反而把她磨砺得越发強大,使她越发堅定了勇攀科研岑岭的決心,以頂級期刊的科研结果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因爲她堅信: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得其下下;因爲她堅信:科研沒有捷徑,唯有求真求實,一步一個腳印,方能有所收獲;因爲她堅信:科研有要领,唯有大氣大爲,目標高遠,方能出好的结果。
爲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拓寬科研國際視野,2017年,張瑞梅在導師的鼓勵下,乐成申請上了電子科技大學優秀博士生學術支持計劃項目,被資助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訪學一年。訪學期間,她的學術结果获得了國外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滑鐵盧大學終身教授Xinzhi Liu的高度認可和肯定。2018年,她又乐成申請上了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項目,從加拿大回國後又踏上了去韓國留學之路,開啓了科研新的征程。在韓國科學院院士Ju H. Park教授的指導下,她繼續在科研的门路上勇攀岑岭,爭取更大突破。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五年努力,目前她已發表(含已錄用)學術論文29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25篇(第一/通訊作者21篇:中科院JCR分區一區論文13篇,二區6篇,三區2篇,論文累計影響因子122)。一區期刊包罗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F:11.683)、《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F:10.387)、《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F:8.759)等。5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其中2篇同時入選ESI熱點論文),近兩年引用次數分別高達107次、59次、59次、31次和28次(Google Scholar統計)。Google Scholar統計論文總被引用431次,h-指數10。同時,她還擔任多個國際SCI期刊IEEE Trans. Fuzzy Syst., AMC, JFI, ND, IET-TAC, IJCAS等的審稿人。
回顧自己的讀博生涯,張瑞梅露出會心的微笑。她覺得自己很是幸運,因爲遇到许多人的幫助,特別是恩師鍾守銘教授。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她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