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基本運行情況
本周研究生線上課程403門,其中來華留學研究生課程39門,MBA及MPA課程40門;教學班645個,其中來華留學研究生教學班43個,MBA及MPA教學班78個;線上課程覆蓋研究生38803人次,其中來華留學研究生1011人次,MBA及MPA研究生5094人次。本周來自23個學院(教學單位)的466名任課教師參與到了線上教學事情中。
爲保證線上教學效果,研究生院及各學院繼續對課程進行督導抽查,及時將意見反饋給任課老師做出調整。在出勤率方面,根據各學院(教學單位)的統計,本周整體出勤率爲95.69%,以在職學生爲主的MBA和MPA整體出勤率達98.21%。
二、信通學院充实利用線上優勢,加速推進教學革新
信通學院本學期共計有22門研究生課程,38個教學班級進行線上教學。爲了做好線上教學事情,學院及時建设了研究生教學小組,並設立了線上專員,同時制定了《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教學實施方案》《在線教學注意事項》等相應事情方案。任課教師們在課前反複測試,保證線上課堂的最佳效果。學院教學質量小組專家加入授課班級QQ群、登陸直播平台審查備課資料、督導上課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中的相關問題,督促改進教學方式。信通學院任課教師充实利用網上平台討論、提問、隨堂練習等功效,鼓勵學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度。
《專利挖掘與論文撰寫》是信通學院開設的一門素質教育公選課,也是學校立項建設的研究生“課程思政”示範課。在此次的線上教學中,課程組及時針對疫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李蘭娟院士發明的人工肝、段正澄院士發明的全身伽馬刀等作爲中國有影響力的發明案例支撐,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課程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爲了確保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順利開展,課程組老師分工協作,各自錄制備用課程視頻,並及時在課程組微信群中對備課情況、上課內容、案例分析等進行討論。每次課程結束後,課程組的老師又會再從聽課者的角度去觀摩自己的課堂,從中發現問題並加以改進。同時,由于線上教學的便捷,老師們終于有一個靈活的相互觀摩機會,各人通過充实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有效地提高了授課質量。
陳祝明老師進行《專利挖掘與案例撰寫》線上教學
三、機電學院科學謀劃深入督導,持續改進線上教學
機電學院本學期共計開設32門研究生課程,其中22門開展線上教學,參與線上授課教師23位。學院前期進行了科學全面的謀劃:及時建设研究生教學事情小組;組織任課教師參與培訓,進行開課測試;建设教師群增強交流與溝通,相互學習,發揮集體智慧;組建助教團隊,協助教師完成教學;建设每門課程QQ群,及時發布課程相關測試信息,提前發布預習质料,加強師生溝通。開課後,學院研究生教學質量小組深入開展督導事情,平均每門課程部署3位督導老師跟進,全程跟蹤每門課程上課情況,並及時反饋改進意見。
機電學院王科盛教授本學期開設的兩門研究生課程《機械動力學》和《研究生論文寫作基礎》都進行了線上教學。他將線上教學看作是一場新的“修行”,在實踐中不斷去完善和改進。王科盛長期承擔研究生教學事情,並一直在進行課程視頻的錄制事情,此次的疫情讓他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標准實現了課程在線化。他認爲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收集好的教學素材,及時更換或補充教學素材庫,只有不斷完善,才气越來越好。同時,在線上教學中他也在思考如何把控課堂節奏,注意保持老師講解與學生互動兩者之間的平衡,結合近幾周的線上教學的實踐經驗,不斷完善線上課堂,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王科盛老師進行研究生課程線上教學
四、計算機學院凝心聚力雲教學,挖掘網絡教學新天地
計算機學院爲保障研究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及時建设教學事情小組,制定線上教學計劃。學院高度重視,精准落實政策要求,全院配合搭建網絡協調育人平台。學生助教全面覆蓋,積極配合任課教師;選課通知全面覆蓋,並梳理全體學生學分情況,對學分不夠學生一對一精准通知;課程督導全面覆蓋,學院研究生教學質量小組專家、線上課程專員、研究生教學治理人員、輔導員配合參與課程督導事情,實現所有課程全覆蓋,及時反饋上課情況,全力保障線上教學順利開展。同時,針對留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學院多次指導,及時解決問題,保證學生在有時差等特殊情況下也能順利進行線上學習。
計算機學院開設的《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是一門全英文、受衆範圍廣的研究生課程,選課學生覆蓋了全校差异學院的碩士生、博士生以及外洋留學生,任課教師邵俊明教授深入研究總結線上教學的特點和教學要领,帶領研究生挖掘網絡學習新天地。邵俊明在課前悉心准備,對比甄選了適合網絡教學的教學輔助設備,在線上教學中用好信息化、現代化教學工具。他也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網課的閃光點:一是老師可以爲學生准備更多的學習資料;二是資源整合,積極分享國內外許多教學資源給學生;三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四是課堂上的互動人數和實時性會更強。他充实利用線上教學時空延展性更強的特點,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相比線下課堂學生參與人數更多、更積極,反饋也更快。
邵俊明老師進行《大數據分析與挖掘》線上教學